(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陕西红碱淖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对红碱淖进行鱼类本底调查中,首次发现瓦氏雅罗鱼,标志着我市红碱淖水生态修复和鱼类保护已取得明显成效,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俗称“华子鱼”,是鲤形目雅罗鱼亚科的重要成员,对高盐碱水体具有极强的耐受能力,以肉质鲜美著称。每年4月冰雪消融,随着繁殖季节到来,瓦氏雅罗鱼会溯河而上,迁徙到上游的淡水河中产卵,幼鱼在淡水中孵化并生长数周后,回到湖中,延续传承数千年的生命奇迹。
本次调查设置11个位点使用刺网进行,共发现20余尾野生瓦氏雅罗鱼成鱼,年龄3- 10龄,体重186.2- 667.9 g,体长21.8- 36.1 cm,1- 2龄瓦氏雅罗鱼10余尾。
红碱淖曾是著名的渔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由于水源减少及蒸发加剧等原因,水面呈缩小趋势,到2015年湖面仅有31.51平方千米,水体盐碱度升高,造成多数淡水鱼类如草鱼、鲤鱼不能正常存活,湖中野生鱼类种类和数量骤减。
2016年以来,我市开展红碱淖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实施生态补水,开展水质治理,同时加大巡查保护力度,重点打击非法捕鱼、电鱼、网鱼、毒鱼、私设地笼等行为,明显改善了红碱淖湖区鱼类生存环境。
依据这一调查成果,保护区将在中国水产研究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的支持下,实施百万尾雅罗鱼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加快红碱淖鱼类生态链恢复,促进湖区生态稳定向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