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年终“大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各大手机品牌也开始为今年定下的目标发力。
根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年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7%至2.802亿部。截至目前,市场需求也并没有出现大规模、持续性的回暖。
业界意料之中,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市场的行情并不乐观;不过第三、第四季度本就属于行业的消费旺季,购物节、传统节日一个接一个,终端拉货幅度也略大于前两季度。因此从各大品牌近期的动作来看,似乎也都准备为下半年的销量奋力一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加大促销力度
行业人士指出:“国内市场对于各大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节假日的优惠、折扣肯定少不了,除此之外,通过其他加大对下线渠道的布局,扩大产品受众面也是厂商普遍会采用的方式之一。”
中国联通官微消息,5月21日,中国联通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简称“OPPO”)在东莞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日,中国联通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简称“vivo”)在东莞举行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终端运营、通信网络、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在当天见证合作的几家相关企业中,就包括中国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盛公司”)。据悉,该公司是中国联通旗下负责定制终端及业务的采购、销售与服务的全资子公司,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全国300个地市级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
分析人士对集微网谈到:“虽然现在电商购物很发达,但对于小城市或者年龄偏大的用户来说,购买电子产品的主要渠道还是线下;合约机本身的优惠再结合营业厅购机活动的一些赠礼,的确可以吸引到这部分消费者。事实上如果线下机构设立的数量够多,这部分用户的体量并不小。”
“另外从成本层面来看,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也能一定程度减少品牌设立线下门店的成本。所以现阶段采取这样的合作方式,应该是有机会实现双赢。”
上述行业人士继续表示:“尤其是近两年,国内品牌在部分海外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拓展受阻,例如:小米在印度、OPPO在德国,种种情况让品牌厂在本就不乐观的行业背景下进一步承压。所以对它们来说,能做的、要做的就是在能继续施展拳脚的地方加大动作。”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今年全球手机市场的总量应该不会有明显增加,甚至有可能小幅缩减, 但竞争变得更激烈了。而且留给大家的时间也只有半年,应该说现在已经到了有什么牌出什么牌的时候了。”
眼下已经临近“618”购物节,活动也开启了预热阶段,可以看到,许多终端品牌已经对自家手机、耳机、手表等产品的价格下手了。打开电商平台的页面,满屏都是“抄底价”、“百亿补贴”、“折扣”、“赠送”等与降价相关的字眼。
深挖海外市场机会
除了对产品下手,进一步探索未挖掘的市场空间是品牌厂商的当务之急。
日本市场研究机构MM Research Institute最新报告称,受到普遍涨价影响,日本智能手机出货量在最近1年时间里减少了大约10%,统计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3月。然而,苹果iPhone的数据表现亮眼,尽管销量同样下滑,但市场份额6年来首次超过50%。
事实上在日韩两国,本土品牌的手机长期占据着十分稳定的地位,也并非苹果此前深耕的市场;然而2022-2023年,全球需求不断萎缩,无疑给苹果带来更大的压力。这也意味着该品牌想要保持增速必须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新市场的占有率。
除日本外,苹果今年在印度市场的表现也十分亮眼。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供应链布局后,以iPhone为首的产品线开始在印度市场快速成长,再加上加大中国品牌在印度的发展受制,对苹果来说的确是不错的机会。
根据Sacconaghi给出的估计,目前印度市场约占iPhone总销量的2.5%,约占苹果总销售额的1.5%-2%。随着印度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未来五年该地区iPhone销售额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对苹果公司而言,相当于每年增速提高70个基点。
反观国内品牌,也同样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继续根植自己的业务。
同样在印度,包括小米、OPPO、vivo在内的品牌在当地投入太多,也导致其不得不在受当地政府打压的背景下,摸索新的方式和途径“自救”。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小米一季度在印度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降44%。对此,印度经济日报(ET) 报道,作为应对措施,小米印度已经发布了十几个职位列表,以加强其线下市场的团队力量。通过线下渠道建立品牌和推动销售并与当地分销商、零售商和当地监管机构等建立关系,线上、线下渠道的销售量两手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OPPO在德国市场受挫,但根据市调机构Counterpoint发布哥伦比亚2023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在该市场整体规模下滑的前提下,OPPO和荣耀在该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300%和200%,份额提升到2022年第一季度的5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