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西安霸陵西侧的动物殉葬坑中,出土了一具2000多年前的大熊猫骨骼,这是在帝陵中首次发现陪葬的大熊猫。这一发现立刻引发了热议,网友纷纷表示,看来连皇帝都逃不过对大熊猫的喜爱!
(资料图)
其他帝王墓中都是考古出土国宝,霸陵的主人竟然把“国宝”带进墓里?
这位特立独行的墓主人就是汉文帝刘恒。
大熊猫
历史上,他是被皇冠砸中的“捡漏王”,是唯一记录在《二十四孝》中的皇帝,也是教科书中千古圣君的典范。
他的陵墓不仅成为历代诗人的“文学打卡地”,还被误传了千年。即使不用大熊猫陪葬,他的故事也同样精彩。
大臣们“请”来的皇帝
公元前180年,年轻的汉王朝迎来一次血腥的权力更迭。
实际执掌帝国15年的吕后病逝后仅仅两月,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和忍耐已久的刘氏诸王就联合起来讨伐外戚吕氏家族。经过激战,长安城内吕氏全族尽数被诛杀,史称“荡平诸吕”。
吕氏家族覆灭后,周勃、陈平才从紧张的氛围中清醒过来——咱得给大汉帝国找个皇帝。
权衡利弊之后,皇冠就这样落在了势力单薄、远在太原当代王的刘恒头上。他也成为汉朝第一个被大臣“请”来做的皇帝。
刘恒从太原到长安即位的途中,就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小插曲——
当群臣来到渭桥边迎接新君时,刘恒下车与群臣打招呼。太尉周勃当场表示,想和小皇帝说几句悄悄话。这一看似失礼的举动背后暗含深意——周勃希望抢在群臣之前把象征皇帝地位的玉玺献给刘恒,以此稳固自己的拥立之功。
这时,随驾的代王中尉宋昌头脑清醒,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被拒绝的周勃只好当场献上天子玺符。
尽管第一次面对自己拥立的小皇帝就碰了一鼻子灰,但历史最终证明,周勃的选择是正确的。
汉文帝像
风评最好的皇帝之一
汉文帝可以算历史上风评最好的皇帝之一。
政治上,汉文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开创了封建王朝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道德上,他以仁孝闻名天下,母病三年,汤药非口亲尝弗进,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人公。
但比起汉文帝的历史评价,其知名度却要逊色不少。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汉文帝“群星闪耀”的一家或多或少掩盖了他身上的光芒:老爸汉高祖刘邦、儿子汉景帝刘启、孙子汉武大帝刘彻在历史上都享有大名;妻子窦漪房长期活跃在《美人心计》《汉武大帝》《大汉天子》等宫斗剧中,具有非凡的社会影响力。
《美人心计》中汉文帝、窦漪房形象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比起雄才大略和钩心斗角的权力游戏,宽厚仁孝往往不太容易被铭记。
但若能穿越,作为一个普通人,汉文帝时期百姓的幸福感无疑是最强的。对此,史家心中自然有杆秤。太史公司马迁如是评价: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
汉文帝执政期间,下令施行“三十税一”之策,连续十三年免除田租,为百姓带来前所未有的宽松赋税;对周边少数民族尽力维持相安友好关系,国内安定,百姓不识刀兵。
如果说,治理好国家尚属皇帝的义务。那史册中两件不起眼的小事,足可证明汉文帝的仁爱。
《汉书》记载,一次,汉文帝想建一个露台,召问匠人,评估一下所需经费。匠人回复需要百金。汉文帝一合计,百金相当于十个中等的家产,便断然放弃。
文帝四年,淳于意犯罪,要送到长安受肉刑。肉刑即直接摧残身体的刑罚,有黥(刺面)、劓(割鼻)、刖(斩足)等多种残酷刑法。其女缇萦上书愿以身代父受刑,使汉文帝深受感动,不仅赦免了淳于意,还废除肉刑、连坐等刑法。
在位23年,汉文帝刘恒以俭朴先天下,省刑罚,薄税敛,成为无可争议的一代明君。
霸陵为何成为“文学地标”
汉文帝的霸陵位于西安东郊的白鹿原上,毗邻灞水,故又称灞陵。
从隋朝开始,灞水两岸多植柳树。“柳”谐音“留”。隋唐时期,长安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官员离京,友人送别,行至此处,人们渐渐形成折柳相送的习惯,也因此诞生了一个典故:霸陵折柳。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古人折柳送别图
诗人李白路过灞陵时,用丰沛的情感和文学的艺术将这种情愫推向高峰,他在《忆秦娥·箫声咽》中写道,“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自此,“灞陵伤别”也成为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无数文人墨客纷纷加入创作: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温庭筠《侠客行》
“闻说朝天在来岁,霸陵春色待行车。”——刘禹锡《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兼呈乐天》
“霸陵东望人烟绝,树锁骊山金翠灭。”——韦庄《秦妇吟》
“荷蓧旋江澳,衔杯饯霸陵。”——张九龄《饯陈学士还江南同用征字》
……
千百年来,灞陵成为离别的代名词。如同历史那些匆匆离开的背影一样,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汉唐的辉煌荣光似乎也暂别了长安。但千年的文脉,早已植根在这片土地。
1993年,一位生于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的作家,发表了自己呕心沥血创作的长篇小说,一时震惊文坛。人们的注意力再次被灞陵边千百年来上演的雄奇史诗所折服。
这名作家叫陈忠实,作品就以他脚下的大地命名——《白鹿原》。
汉文帝也喜欢撸熊猫?专家:不一定
生前崇尚节俭的汉文帝,拥有豁达的生死观。他提倡薄葬,其归宿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
正是因为汉文帝因山就势,不起封土的薄葬,使他的陵墓所在地一直扑朔迷离。
汉文帝霸陵
元人骆天骧在其编撰的《类编长安志》中言之凿凿,“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一观点被学界普遍认可。
直到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才正式纠正了这一流传千年的错误,确认白鹿原西端的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2021年底,考古人员对霸陵的20余座小型外藏坑进行发掘清理,发掘了老虎、羚牛、亚洲貘、印度野牛、鬣羚、牦牛等动物的完整骨骼。
本次霸陵小型外藏坑中出土的大熊猫骨架,具有发达的犬齿,头朝着帝陵的方向,尾巴朝向西边,躺在平铺的砖栏中,经专家鉴定为秦岭大熊猫。
面对网友的好奇,专家却认为,霸陵中发掘出大熊猫骨骼,并不能代表汉文帝偏爱大熊猫。其主要还是陪葬性质的皇家苑囿。
大熊猫和其他从各地供奉而来的珍禽异兽一样,构成皇家陵园中的“地下动物园”。而在大多埋藏着动物骨骼的外藏坑中,还随葬有一个陶俑,一个陶罐,象征着动物的“饲养员”和饲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
相信,随着霸陵的进一步发掘,史书中那个汉文帝的形象会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来源:潮新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