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悬天,点亮静谧之秋夜。月底,人们在期待“超级月亮”的年内重现,领略神奇的天文现象。从古至今,浩渺的宇宙总是令人神往,也吸引着孩子们追逐天文梦想。就在近日,伊利“童梦同宇”公益项目携手中华儿慈会,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组织了一场“少年问天,伊起同行”天文研学活动,前往贵州省黔南自治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开启宇宙探秘之旅,助力孩子们天文梦想的绽放。
孩子们目睹“中国天眼”的风采
感受“中国天眼”魅力,叩问神秘苍穹
(资料图)
为了给参与研学活动的孩子们滋养天文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对宇宙的求知欲,此次活动为他们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研学内容,既有天文知识的科普,也有当地地质科学和少数民族民俗的探究;既有高科技天文设备的趣味互动,还有科普模型的动手制作。孩子们在快乐研学中感受天文科学的奥秘,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发了科技强国的梦想,同时也在团队活动中学会了协作,收获了友谊。
“中国天眼”(FAST)是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口径达到500米。它的建成,是中国天文学和制造业领先世界的标志,凝结了无数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更是为这个科学梦想燃尽了生命的最后22年。在参观南仁东事迹馆时,孩子们为南仁东爷爷献身天文科学的事迹所感动,心中涌起了对前辈科学家的无限景仰。南仁东等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也在召唤着孩子们勇敢追梦。
孩子们参观天眼巨匠南仁东先生纪念馆
当孩子们在“中国天眼”所在的大窝凼中攀行,拾阶而上徒步登顶俯视它的全貌时,世界级超级工程的恢宏气势尽收眼底,油然生出对祖国强大科技力量的自豪之情。为什么“中国天眼”会选址大窝凼?贵州喀斯特地貌有何特点?这些问题引导着孩子们积极思考,去探索未知领域。在科普公开课上,科普专家系统讲述了“中国天眼”的工作原理,孩子们与专家精彩互动,抛出了一个个富有想象力的“天问”;在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与小伙伴相互协作,搭建了独具个性的“中国天眼”模型。
邓昀博士为孩子们带来科普公开课
课后邓昀博士指导孩子们动手搭建天文模型
播撒梦想种子,续写公益新篇
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类的探索才刚刚起步;与广博的天文科学相比,短短几天的天文科普之旅还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对天文梦想的无限追寻。但这次“中国天眼”研学活动仍然给孩子们开启了探索宇宙奥秘的大门,播撒了科技强国梦的种子。
参加此次研学活动的孩子大多数来自偏远地区,之前对天文知识了解不多,更是鲜有参观天文馆的经历。几天的研学活动无疑给他们打开了天文世界的大门。一位来自赫章县的孩子说:“我虽然在贵州,但从来没有来过‘中国天眼’参观,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很多跟天眼有关的知识。”一位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孩子说:“来了之后收获了很多,之前我对天文知识没有概念,现在我第一次知道了脉冲星。”
孩子们参观天文科技馆
孩子们亲手搭建“中国天眼”模型
在结营仪式上,伊利“童梦同宇”公益项目爱心顾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FAST项目工程经理部经理、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首席科学家严俊先生为孩子们分享了梦想寄语,他鼓励孩子们要自立、自信、自强,用勤奋和努力去改变人生命运。伊利“童梦同宇”公益项目爱心科学家、国家天文台信息化与科学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天文学会科学普及委员会副主任陆烨女士,也鼓励孩子们以南仁东等功勋科学家为榜样,勇敢追逐人生梦想,今天埋下一粒梦想的种子,未来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伊利“童梦同宇”公益项目爱心顾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FAST项目工程经理部经理、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首席科学家严俊先生,为孩子们分享了梦想寄语
伊利“童梦同宇”公益项目爱心科学家、国家天文台信息化与科学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天文学会科学普及委员会副主任陆烨女士,与孩子们进行互动,并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梦
孩子们的探索欲需要激励,他们的天文梦想也值得守护,这也正是伊利“童梦同宇”公益项目实施的初心所在。近几年,随着我国天文科学和航天科技的进步,“天文热”“航天热”兴起,这激发了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探索宇宙苍穹的浓厚兴趣。在此背景下,2022年10月,伊利携手中华儿慈会,共同启动伊利“童梦同宇”天文科普公益项目,通过建设科普基地、开展天文与航天知识科普公益活动等形式,为青少年群体,特别是偏远地区的青少年搭建起学习天文知识的课堂,让他们拥有享受国家科技科普资源的平等权利。项目启动后,伊利“童梦同宇”先后走进青海省德令哈市和甘肃省民勤县,为20多所小学的数千名学生带去天文知识科普课程,弥补全国天文科普资源不均的现象,助力教育公平化。
孩子们获得结营证书
此次伊利“童梦同宇”公益项目,携手世界最顶尖的天文科技IP“中国天眼”,为孩子们带来了超高“含星量”的天文科普研学之旅,再次续写了青少年科普公益新篇章。未来,伊利将继续携手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更多孩子们的天文梦想,激励他们自由逐梦星辰大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