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现代公布了上半年的销量成绩。2023年上半年,北京现代累计新车销量123259台,同比增长13%。其中作为现代汽车销量支柱的伊兰特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53661台,同比增长27%。
巅峰时期的北京现代,曾在2016年取得了114万辆的销量成绩后便一蹶不振,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仅剩下26.04万辆,已经是巅峰时期的腰斩再腰斩。而这个销量持续6年下滑的韩系品牌,终于在2023年实现了逆袭。
好像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重回合资品牌第一梯队指日可待了?出乎意料的是,现代在韩国首尔举办的“2023 CEO投资者日”上发布了公司的中长期经营战略和财务计划。
(相关资料图)
会上指出,“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现代汽车正在通过优化生产能力和有效地管理产品阵容,提高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最终实现扭亏为盈。”
精简编制,优化生产能力
那么现代是如何“优化生产能力”的呢?答案是:变卖工厂。
现代在国内曾拥有过5家整车制造工厂,分别是位于北京顺义的第一、第二、第三工厂,以及沧州工厂和重庆工厂,总年产能高达165万台。
然而早在2021年,北京现代就将顺义第一工厂出售给了理想汽车,2022年关闭第五工厂后,今年将继续关闭一座工厂,并将两座停产的工厂出售。
事实上,摆在现代汽车面前最严峻的问题是闲置的产能与萎靡的销量,销量向好并不意味着现代汽车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回巅峰。将闲置的工厂出售,集中精力守好当前的份额才是自保的良策。
与此同时,进一步精简在中国市场的产品阵容,由13款车型减少到8款。
如何重新获得消费者认可?
在过去6年中,走“性价比”路线的现代起亚已经被自主品牌卷到找不着北。短短六年时间,这两个红极一时的韩系品牌新车已几乎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中国消费者对于经济实惠的北京现代已经从趋之若鹜,变成了嗤之以鼻。
哪里出了问题?除了韩国自身的问题以外,现代汽车的产品策略与中国市场发展趋势的严重脱节也是导致销量萎缩的重要原因。
此前,北京现代常年执行两代甚至三代车型同堂销售的策略,在新款车型上市后,前款继续生产并伴随着巨大的优惠力度与新款车型同堂销售。价格作为消费者选车时最敏感的要素,的确掀起了火爆的销量。但由此牵扯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于人们都在等降价,新款车型开始无人问津。
当人们过度关注北京现代的优惠力度,便会忽略它的产品价值,也就没人再去关注不讲价的新车型。三代同堂销售给北京现代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北京现代也遭到了品牌影响力下滑的反噬。
对此,北京现代也进行过深刻的反思,伴随着一系列全新车型的改变,北京现代又重新回到了消费者的购车意向清单中。除颜值颇高的伊兰特以外,第五代途胜(参数|询价)L和ix35(参数|询价)车型在今年上半年也有着出色的销售表现,累计销量达到了49693台,同比增长29%。
此外,在6月份刚刚上市的全新车型沐飒,是北京现代对品牌自我认知的重新定位。以12.18万元的起售价格,让合资品牌紧凑型SUV市场来到了更加合理的定价区间,并具备优异的外观内饰设计与出色的产品力,未来很有望成为北京现代的又一销量支柱。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声音也将决定未来汽车变革的走向。尤其在新能源时代,全球车企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任何一个失去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都不可能在新能源时代翻起大浪。因此,在自主品牌都“烧死”之前,现代节约开支,丢车保帅不失为明智之举。
标签: